四川新闻网-凉山日报讯1935年,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进入会理,为这座古老的城市、为这片神奇的土地树立了一块伟大的历史丰碑。70年过去了,长征的精神、红军的伟业依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红军当年渡江之处就在会理县的金沙江皎平渡。皎平渡位于会理县城东南70公里处,是川滇往来的主要渡口之一,江面宽约150米,为川滇分界的天然屏障。过渡口四川一侧为中武山,山脚临江有天然成排山洞,红军巧渡金沙江时,这些山洞曾作为毛主席办公住地和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中央领导指挥大部队渡江的司令部。1980年皎平渡遗址被省政府批准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理正抓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大好时机,积极立项,把到达皎平渡公路改造为二级路面,那时由县城到达皎平渡只需一个小时。由于
红军从会理自南向北全境路过,在会理境内也留下了很多的长征遗物。这些遗物现存于县馆所的红军长征过会理展厅。会理县早在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对红军遗址、遗物的展出。目前,会理县下达抓紧修建一个“红军长征过会理展厅”和“会理会议纪念碑”。年过90的张潮满老人是摆渡红军的船工中唯一在世的。在问起他当年摆渡时的情境,他仍记忆犹新:当时总共有7只船,大船两只,每船坐60人,还有在两边带6头骡子游泳过江,二叶子船4只,每只坐40人。每只船都编了号,红军赶到渡口,按连队坐在江边,船一到,或60人、或40人,按指定的编号上船,红军没有一个人抢渡。我们36个船工分成两班,每支船一班3个人,人歇船不歇。那一夜,在江边上岸的地方点了盏汽灯,又用原来搭浮桥的木料浇上煤油,立起来点燃,照得一江通明,昼夜不停,抢渡金沙江。红军走后,张潮满被国民党关了起来,关了七天。国民党军官到他家来搜子弹和鸦片,抢走了他老婆的衣服和床上的铺盖,家里花了280个铜板把他赎了出来。回家后,安慰老婆说:“没什么,人能活着就好。”80年代,曾有两位撰写长征史的外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和威廉·林赛,分别采访了张潮满。“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建设”,这是会理县委县政府在2005年的重要部署。会理正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突出革命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两条主线,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抓住纪念红军长征七十周年活动的契机,抓好红军长征艺术墙、会理会议纪念馆、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碑等红色旅游景点建设,促成通皎路的立项,力争将旅游业建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研究和引导特色饮食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同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