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世纪前,爪哇有个酋长用涂有一种树乳汁的针,刺扎"犯人"的胸部作实验,一会儿,人窒息而死,从此这种树闻名全世界,这就是箭毒木。箭毒木是一种桑树干粗壮高大,可高达四十米左右,树皮很厚,既能开花,也会结果。果子是肉质的,成熟时呈紫红色。
我国给这种树取名叫"见备封喉",形容它毒性的猛烈。它体含白色乳汁,汁液的剧毒,能使人心脏停跳眼
睛失明。它的毒性元远超过有剧毒的巴豆和苦杏仁等,因此被世界上最毒的树木。相传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最早发现箭毒木的汁液含有剧毒的是一位傣族猎人。这位傣族猎人在一次狩猎时被一只狗熊紧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树,而狗熊也跟着爬上树来。猎人折断一枝杈刺向狗熊的嘴里。奇迹发生了。狗熊立即倒毙。从那以后,西双版纳的傣族猎人在狩猎前,常把箭毒木的汁液涂在箭头上,帛成毒箭来对抗猛兽的侵害,凡被猎人射中的野兽,只能走三五步就会倒毙。每逢人们提到箭毒木时,往往是"谈树色变",把它称为"死亡之树"。
箭毒木的干、技、叶子等都含有剧毒的白浆。用这种毒浆(物别是以几种毒药掺合)涂在箭头上,箭头一旦射中野兽,野兽很快就会因鲜血凝固而倒毙。被射中的猎物很少能活到五秒钟以上的,故当地民谚云:"七上八下九不活",意为被毒箭射中的野兽,在逃窜时若是走上坡路,最多只能跑上七步;"走下坡路最多只能跑八步,跑第九步时就要毙命。人身上若是破皮出血沾上箭毒木的汁液后,也会很快死亡。用毒箭射死的野兽,不科是老虎、豹子,还是其他野兽,它的肉是不能吃的,否则,人也会中毒而死走。因此,西 双版纳的各少数民族,平时狩猎一般是不用毒箭的。如果不小心将此液溅进眼里,可以使睛顿时失明,甚至这种树在燃烧时,烟气入眼里,也会引起失明。
"见血封喉"的毒液的成分是见封喉甙,具有强心、加速心律、增加心血输出量作用,在医药上有研究价值上开发价值。
"见血封喉"树皮厚,纤维多,它的树皮纤维柔软而富弹性,是做褥垫的上等 材料。西双版纳的各族群众把它伐倒浸入水中,除去毒液后,剥下它的树皮捶松、晒干,用来做床上的褥垫,舒适又耐用,睡上几十年也还具有很好的弹性。 箭毒木是稀有树种,分布在我国云南和广东一广西等少数地区,在东南亚和印度也有,是我国的热带雨林的主要树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