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景点

敦煌介绍:

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东邻安西,南接阿克塞,西北接新疆,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地带。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这块茫茫戈壁沙漠中,有数片小绿洲,敦煌就是其中之一。两千余年来,人们在这里生活、劳动,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敦煌艺术。
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就有少数民族生活在这里。他们都是游牧民族。
敦煌盛大的意思。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又因城在鸣沙山下,古称沙洲。汉武帝元鼎六年这一带地方首次以敦煌之名建郡。从那时起,古人习惯以敦煌为界,出此向西,是丝绸之路的新疆境内的三条线路,都以敦煌为出发点。不论从东来或向西去的商旅都经过敦煌。

榆林窟

榆林窟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境内,在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榆林河(又名踏实河)河谷两侧的砾石崖壁上。榆林窟又名万佛洞,始建于北魏,保存有唐代至元代的彩塑100余身,壁画5000余平方米,相当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总面积的九分之一。在内容、艺术风格、绘画形式方面同莫高窟一脉相承,号称姊妹窟。

白马塔

位于敦煌市西郊敦煌故城南,今党河乡白马塔村内,距市中心2公里。相传吕光等于384年攻破龟兹,并征服西域30余国后,请高僧鸠摩罗什东归传经。当行至敦煌时,鸠摩罗什夜梦他所乘白马托梦说,白马本是上界天骝龙驹,受佛主之命,特送他东行。现已进阳关大道,马将超脱生死之地,到葫芦将另有乘骑。次日醒来,果然白马已死...

敦煌古城

又名仿宋沙州城敦煌电影城1987年为中日合拍大型历史故事片〈敦煌〉,以宋代〈清明上清图〉为蓝本。由日方出资,参考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精心设计、建造而成。建筑面积1.27平方米 

汉长城

西汉时,中原王朝为了对外抗御匈奴骚扰,加强边塞建设,对内安定百姓生活,巩固中央集权,以加强同中亚、西亚各国的贸易和友好往来,由令居(今永登)开始,经河西走廊张掖、额济纳旗、金塔、嘉峪关、玉门、安西等地,到敦煌西湖的马迷土建起了长城。并将亭(烽隧)、障(较大的城堡和烽火台)修至盐泽(今罗布泊)楼兰故国,这便是汉长城。

雷音寺

位于敦煌市南4公里处,属杨家桥乡,在敦煌市至鸣沙山公路的左侧。传说古时在月牙泉附近有雷音寺,后沙暴横行,寺院为鸣沙山所埋,1989年,由国内外佛教团体和敦煌市佛教徒捐赠,于今日位置重健了雷音寺,19916月落成开光,并对游人开放。

鸣沙山

鸣沙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敦煌城南。山体由流沙堆积而成。它东起莫高窟,西止睡佛山下的党河水库,绵延40多公里,南北广布20多公里,最高处海拔1715。远远望去,峰峦高低起伏,如刀削斧劈,景色奇丽,蔚为壮观。登上鸣沙山顶,那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气势磅礴,汹涌澎湃。

阳关景区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它凭水为隘,据川当险,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中西交通的重要门户。阳关历史文化,是丝绸之路文化、中国长城文化和敦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敦煌学的重要研究对象。阳关大道是康庄、光明、幸福之路的代名词。阳关驰名中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名句,更是令人心驰神往。阳关文物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人文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分布有阳关(古董滩)、烽燧、丝绸之路南道、唐寿昌城(汉龙勒县)、汉渥洼池、塞墙、古墓群落、古窑等众多遗址,更是中国西部沙漠绿洲地貌的典型代表。

月牙泉

月牙泉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泉形酷似月牙,四周是高耸的沙山。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过去,人们难解大自然的奥秘,却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美的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相传很久以前,敦煌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鸣沙山,更没有月牙泉,有一年这里大旱,树木庄稼都枯死了,人们干渴难忍,大放悲声。美丽善良的白云仙子路过这里,听到人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心如针刺,伤心地掉下了同情的泪珠。泪珠落地化为清泉,解救了人们干渴的灾难。为了感恩戴德,人们修了一座庙宇供奉白云仙子。这样,便惹恼了神沙观里的神沙大仙,他抓把黄沙一扬,化作沙山想填埋清泉,赶走夺他香火的白云仙子。白云仙子道行浅,斗不过神沙大仙,便来到九天找嫦娥,借月亮与神沙大仙斗法。这天正好是初五。白云仙子借来一弯新月,放在沙山中间化为清冽莹澈的月牙泉,供人们饮水浇田。神沙大仙又使出妖法,去填月牙泉,嫦娥知晓后,非常生气,谴责神沙大仙蛮横无理,欺人太甚,轻轻将衣袖一拂,大风顿生,把填泉的流沙吹上山顶。气得神沙大仙吼声如雷,沙山因此而鸣响。

玉门关

玉门关 ,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自西汉张骞凿空,出使西域以来,通过玉门关这座海关,中原的丝绸和茶叶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输向西方各国。而西域诸国的葡萄瓜果等名优特产和宗教文化相继传入中原。当时玉门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耸立在敦煌城西北90公里处的一个沙石岗上。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墙高达10,上宽3,下宽5,上有女墙,下有马道,人马可直达顶部。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西千佛洞

敦煌境内还有一石窟,它位于鸣沙山的西端,莫高窟的西端,敦煌城的西端,也开凿在党河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因此,被称之为西千佛洞。

从敦煌市西南行至阳关途中,道左不远处即为党河,河床北岸为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南岸是逶迤蛇曲的沙山,西千佛就位于沙山尽头的河床北岸陡崖上,西千佛洞始创年代应早于莫高窟,至少应与莫高窟属同时代建造

西千佛洞规模虽小,但风光绮丽,环境幽雅。当你从烈日炎炎、热浪蒸腾的戈壁滩来到洞窟脚下,一棵百年老柳树盘根错节,郁郁葱葱,浓荫蔽日,像把巨伞,遮在你的头顶,使你顿感凉风扑面,清凉爽快。这里白杨参天,松柏苍翠,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如同世外桃源。洞窟前边的党河古道虽已干涸,但有一条晶莹清澈的涓涓小溪,叮叮咚咚,在窟前缠绵而去,好像为古老的石窟弹奏着美妙的乐曲。不禁使人飘然欲醉,心旷神怡。石窟内艳丽夺目的壁画、妙趣横生的故事、神态逼真的佛像,更给这世外桃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这块佛教圣地溢彩生辉,引人人胜。

敦煌市博物馆

位于敦煌市阳关东路,是以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地志性馆,现馆址建于1984年,主楼三层,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楼前大院内有象征丝绸古道上牵驼跋涉的大型雕塑一组。馆藏文物有石、陶、瓷、木器、写经、汉简、丝绸、珠玉、花砖、书画、拓片、古币、铁器、铜器等14类,4000多件。其中,以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写经、汉长城烽燧出土的汉简,200多座东汉及魏晋古墓中出土的墓葬物最有特色。
  博物馆现有4个展厅。其中二楼东展厅为敦煌汉长城展览,以巨型沙盘模型和大量图片,展示了敦煌境内的汉长城、烽燧、古关遗址,并展出有发掘的汉简、火炬、古币、箭镞等实物。三楼东西两展厅设敦煌历史文物展览,展出历代出土文物679多件,重点反映了汉唐时期敦煌在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外游客在短时间内集中了解敦煌历史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