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作为都城有八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而琉璃厂已有七百八十余年的历史。琉璃厂老街辽金时是一个村落(海王村),元代是皇家的官窑,明末清初是京都的文化中心。“东厂古玩,西厂古书”,清中叶,东西琉璃厂已聚集了百多家金石陶瓷、碑帖古董,文物字画、古今旧籍和南纸(文房四宝)铺,图章铺、墨盒铺、裱画铺、碑帖铺,光绪年间,有书肆二百余家。清代竹枝词赞道:画舫书林列市齐,游人到此眼都迷。最难古董分真假,商鼎周尊任品题。

图书充栋,宝玩填街的琉璃厂无论是所史还是文化含量都在伦敦弗业街、巴黎塞纳河畔书市、圣彼得堡阿普拉克辛书街,东享“书海”神田町之上。没人能算清三百多年来琉璃厂出售、流通过多少书籍字画。1917年齐白石到北京谋生。他的画大都卖给琉璃厂一家纸店。当时,北京书画界名画家陈师曾就是在琉璃厂看到了齐白石的画,并决心帮助齐白石在北京发展。他把齐自石的画送到法国,齐自石的画很快便入选了巴黎艺术展。翻查《鲁迅日记》,鲁迅在京十四年,去琉璃厂四百八十多次采买旧书、碑帖三千八百奈册。“赴琉璃厂买纸,并托清秘阁买林琴南画一叶,付银四元四角,约半月后取。”——这是鲁迅1912年11月9目的日记。还有诸如胡适、郭沫若、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顾颉刚、张岱年、郁过夫、钱玄同、刘半农、沈从文、郑振铎他在此找到了林琴南的山水笺,齐白石的花果笺、吴待秋的梅花笺)、朱自清、张伯驹、傅增湘、叶恭绰、冯友兰、侯仁之、邓广铭、洪煨莲、启功、唐敷、邓拓无不来此淘书。

琉璃厂的不少书商有旧学功底精通古籍、版本,比如通学斋古旧书屋的孙耀卿,著有《贼书偶记》。鲁迅、周作人、朱自清、郑振铎都与他有交情。书商王晋卿是鉴别版本的专家,著有《文录堂访书记》。
琉璃厂比较著名的书肆有松筠阁、来薰阁、四宝堂、速雅斋(今“中国书店”)薰阁琴等。淘书者可于书肆小坐,边翻书,边在“渔舟唱晚”的背景音乐中吃一杯小叶香片。直至上个世纪70年代拆建前,琉璃厂尚有百米书廊。
图为民国时期的琉璃厂东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