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式马桶与蹲坑式排便器的最大区别是,蹲坑式与人体皮肤不接触,相对卫生。而坐式马桶的卫生与安全问题的关键是在坐圈上。马桶的结构由底座、盖、坐圈和储水箱等构成,其材质大多以陶瓷上釉烧制而成。坐圈和盖为一体,其材料有塑料的、软泡沫的,也有木头制作的等。在冬季里,为了防止坐圈太凉,有的人还在坐圈上套个绒布垫圈。殊不知,这样更容易吸附、滞留排泄污染物,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更大。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门研究卫生微生物学的郁庆福教授调查发现,32%的马桶上有痢疾杆菌,其中一种名为“宋内”的痢疾杆菌在马桶圈上存活的时间可长达17天。专家建议,布制的垫圈最好不用,如果一定要使用的话,应经常清洗消毒。
另外,美国临床微生物学专家指出,如果冲水时马桶盖打开,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带到6米高的空中,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进而落在墙壁和物品上。大部分家庭中,如厕、洗漱、淋浴都在卫生间里进行,牙刷、漱口杯、毛巾等与马桶共处一室,很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因此,应养成冲水时盖上马桶盖的习惯。
为保持卫生间坐式马桶的清洁卫生和安全,建议如下:
不论坐式马桶和蹲坑式的排便器,材质大部分为陶瓷上釉的产品。一定要定期擦洗,有尿碱出现时,可从市场购买醋精,将少量醋精倒入坐式马桶内,浸泡时间视尿碱的多少而定。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去掉尿碱。有油污的时候,可以戴上耐酸手套,用毛刷蘸上去污粉擦洗或用洗涤灵擦洗。同样也适用于浴盆和洗手池清洗。同时要定期的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以保持便池的卫生。
大多数家庭都会在马桶边设一个废纸篓,存放使用过的厕纸,但这样会造成细菌随空气散播。应该将厕纸丢进马桶内冲走。有时可以备一个卫生袋,没必要再设废纸篓。
养成冲水时盖上马桶盖的习惯。
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对于经常出差、外出旅游者,可自备一次性消毒纸圈。
马桶的历史
世界上第一个冲水马桶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700年的克里特岛。不幸的是,马桶失传了三千多年,直到16世纪时英国才再度发明它。罗马人是继克里特人之后第一批改良这种处理方式的民族。他们率先在浴室内使用冷热水,最早使用铅来制造长水管。下水道则最早出现于公元前700年的罗马。1596年,英国贵族约翰·哈灵顿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马桶——一个有水箱和冲水阀门的木制座位,约300年后,英国管道工托马斯·克莱帕发明了一套先进的节水冲洗系统,废物排放才开始进入现代化时期。我国早已将卫生间的面积标准和设施标准正式列入“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规划设计守则”。而城市里,“双卫”成为房地产开发的新潮户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