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的北京城
民国初期,北京城承前清之余绪,繁华依旧,只是国运多舛,后来又失去政治中心的地位.才日渐衰落,但没落中,北京城仍不失大气与雄伟。
袁世凯替王府井大街换上洋名字的时候,外国商人感受到北洋政府的关怀,也更加积极地在这里设立洋行,作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的窗口。这样一来,中外商号在这里混杂在一起,倒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商业区的独特风景。中原公司、王府井百货公司、中华百货售品所、徐顺昌西服店、亨得利钟表行、大明眼镜店、同升和鞋帽店、盛锡福帽店、光明照像倌、东兴楼板庄、萃华楼饭庄等都是当时名店。
在商业集中的王府井,曲艺杂耍也盛行一时,当时有一个凤凰厅名声最响,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马三立都曾在此演出过。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下,王府井商业区的地位逐渐上升,商品种类遍布日用百货、五金电料、服装鞋帽、珠宝钻石、金银首饰等,种类齐全,而且领先潮流。以至于当时有俗话说:“王府大街商品多,日卖万金不费难。”
金街今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王府井大街两边的商店大都是平房,只有靠近南口东侧的长安大饭店和西侧的印度力古洋行是楼房。这些店铺门面大都比较小,挤挤挨挨的,但收拾得干净整齐,装饰得也非常有特色。各种招牌在街道两旁招摇,经太阳一照,现出明晃晃的亮金色,令人眼花缭乱。
在轻扬的尘土中,古老的“金街”在一片新生的喧闹中酝酿着巨大的变革。
商业街王府井百货大楼
王府井百货大楼创立于1955年,是饮誉海内外的著名商场。1991年.在王府井百货大按的基础上改造成王府井集团,后进行股份制改造.由传统因企逐渐演变为现代化乍业。自成立以来王府井百货大楼一直在金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35年王府井大街改修柏油路,是北京第一条柏油马路。
1955年9月25日,北京市百货大楼在王府井落成,这座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的国营百货商店成了王府井大街的新景观。这座商厦的对面就是历史久远的东安市场,新旧对峙,时代就这么被凝缩在建筑中,鲜明地凸显了出来。
1965年,有着太浓厚封建味道的街道“王府井”被替换为“人民路”这个曾经时髦一时新名词。时代虽然垂青这个新名字,但是北京的老百姓却不见得会买账,他们叫“王府井”叫了几百年,哪儿能一下子改得了口最后,潮流给习惯让路,“王府井大街”最终恢复了旧称。
90年代初,在“统一”、“人本”、“文化”、“简洁”的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斥资10亿多元的王府井大街改造工程动工,在蓝色的围栏后,王府井这条古老的街道在秘密地进行着一次大规模的整容手术。2000年9月11日,中秋前夜。“金街”开街r,一个古典而现代的王府井在千呼万唤中走了出来。
新的王府井大街路面被拓宽了两倍,两边的护栏被取消,变成了一条宽阔美丽的步行街。在这条南起长安街、北至灯市西口长达1800米的宽阔大街两边,“新东方广场”、“王府井新华书店”、“新东安市场”、“王府井女子百货商店”、“穆斯林大厦”、“百货大楼”、“外文书店”、“工美大楼”、“世都百货”、“盛锡福”、“同升和”、“中国照相”、“天元利生”、“东来顺”、“全聚德”、“全素斋”、“馄饨侯”、“顺峰”、“永和豆浆”、“大磨房”、“麦当劳”、“肯德基”……名店林立,日用百货、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名贵药材、风味肉食、钟表眼镜、照像器材、文化用品、现代家电、室内家具、风味小吃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就能在这里找到。在装饰一新的新东安市场的地下一层更有一条营业面积达2700平方米的“老北京一条街”,尽展老北京风风情。
王府井地处北京最繁华的中心地带,又有着数百年的从商历史,可谓先天充足,后天有余,在不断的吐故纳新之中,它的王者气象渐露峥嵘,如今,它已经取代了以前富贵倾城的“大栅栏”和“东四西单鼓楼前”商圈,被誉为“中华第一街”。

新东安市场夜景
新东安市场位于王府井商业街北段,老东安市场原址。单体总建筑面积21.58万平方米。1998年新东安市场竣工开业,是集购物、餐坎、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商业中心,在王府井商业街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