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自辽金开始,在城外的护城濠上都架有渡河桥,因历史久远,除了金代皇城正门外的龙津桥外,其他桥梁史料记载甚少。元代的大都城外有护城河,11座城门外河上都架有桥梁,但因早已毁之不见,人们也谈及甚少。
北京人对明清两代的城门非常熟悉,人们常说的“里九、外七、皇城四”,是指内城9座城门,外城7座城门,皇城4座城门,再加上宫城紫禁城外的4个城门,共计24座城门。除皇城没有护城河桥外,内外大城和紫禁城的城门外都有护城河桥。内城的9座城门桥为.安定门桥、德胜门桥、西直门桥、阜成门桥、宣武门桥、正阳门桥、崇文门桥、朝阳门桥、东直门桥。外城的7座城门桥为:永定门桥、左安门桥、广渠门桥、东便门桥,西便门桥、广安门桥、右安门桥。紫禁城的城门桥都架设在筒子河上,分别是:东华门桥、神武门桥、西华门桥,因午门外没有桥,所以紫禁城只有三座护城河桥。明清皇城外没有专门的护城河,东安门外的东安门桥和地安门外的地安门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护城河桥,而是架设在通惠河故道上的两座桥梁。北京大城城门外的桥主要是从军事防守意义上架设的,起初都是木吊桥,后来才改为石拱桥。现在二环路上有许多公交站以门字命名,即原来的城门名,内城只剩北护城河一面,外城护城河基本完整,新的立交桥代替了部分旧的城门桥,在方便交通的同时,我们也期盼不久的将来真正恢复碧水绕京城的优美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