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宝林 (1917—1983)。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满族。十二岁开始学唱京剧,不久改习相声。1940年正式在天津的剧场和电台演出,1979年退出舞研究。
老田:过去我一直以为侯宝林是北京人,看了他的自传才知道他是四岁时被送到北京的侯家做养子的,按他自己的估计他“可能是天津人”。侯老幼年在北京住过的胡同挺多,尽管这些胡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迁,那些老屋大多都不在了,可人们对这些遗迹依然感兴趣。
胡博士:要说他住过的地方,那得先从织染局说起。四岁的侯宝林到北京后住在地安门里织染局胡同路北的一间东屋里,那时他养父在警官学校庶务课当课员。他爹干了一年多就失业了。后来,经宝林的舅舅介绍他爹又去当厨子,就把家搬到龙头井32号的一间小东屋去住了。这间小屋比人家大房低一截儿,小屋的南山墙就是厕所。他爹在涛贝勒府没干几个月又失业了,他家住不起这个地方,就又搬到东煤厂去住。东煤厂挨着大翔凤胡同西边一点儿,大翔凤原来叫大墙缝,是后海南沿一条很窄的胡同。侯宝林家就住在这条胡同西边的一块高坡上,是个路北的门儿,他家住一间南房。
老田:那时宝林他大舅家住在张皇亲胡同,也就是现在的尚勤胡同。他大舅原先一直在御膳房当厨子,皇上退了位也需要有人做饭,所以他大舅仍能“关饷”,经济条件尚可。侯宝林的姥姥就和他大舅住在一起。他姥姥家住的那个小院共有五间北房,姥姥一家住东头两间北房。后来侯宝林家在东煤厂住不下去了,就凑合到姥姥家来住。再后来他姥姥家也住不起那两间北房了,全家就搬到护国寺藕芽胡同2号一间顶多8平米的小房去住。侯宝林一家见姥姥家实在住不下他们,就搬到了现在柳荫街的地方去住,也就是今柳荫街北师大北墙外,当时叫扁担胡同的东口路北的一间小南屋。据说此院原来是涛贝勒府的马圈。慢慢地他家连这间小屋也住不起了,全家又搬回到姥姥家那间8平米的小屋去住。一家五口晚上搭铺睡,侯宝林只好睡在一张小饭桌上,那日子口是真够难熬的。
胡博士:那时候在离藕芽胡同不远的三不老胡同有个慈善机关办的粥厂,每天天不亮侯宝林就去排队打上一勺粥,拿回来搀点水就是他娘儿俩的一顿早饭。以后实在没办法,只得厚着脸皮挨门挨户去要饭,不住地在门口哀求着:“行好的老爷太太,您给点吃的吧!”
老田:侯宝林十二岁时,他家住在北皇城根的福寿里,那时候唱戏的颜泽甫正好住在福寿里19号,和他家是街坊,他爹就送宝林到他那儿去学戏,从此,侯宝林就踏上了学艺之路。后来直到他16岁母亲去世时,他家一直住在福寿里。
胡博士:在我们所关注的胡同名人里,侯宝林的少年生活可以说是最苦的一个了,他所受的种种磨难真令人感慨不己。所幸的是他终于从苦难的童年中走了出来,成为一位饮誉中华的相声艺术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