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锷 (1882—1916)。民初反袁将领。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913年被袁世凯软禁。1915年逃离北京,经日本潜入云南。同年12月发动护国军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任四川督军。1916年赴日本治病,不久病逝。
老田:老北京以棉花为名称的胡同在内城有三条,一在交道口,也就是今天的东棉花胡同;另一条在东四,已经给拆了;还有一条在西城,北起罗儿胡同,南至护国寺街,这条胡同在明代被记作“绵花”胡同,可到了清乾隆十五年(1750)的京城全图上,“绵”就被写成“棉”了,不知是不是给抄错了?
胡博士:说到西城的这条棉花胡同还有一段令人怀念的典故呢。据民国时的《顺天时报丛谈》记载:“闻于少保(谦)当年曾在此地,施屯田政策,令其军士,纺织棉花,地以人传,后遂以此名之。”这样看来,这个地方是明代的民族英雄于谦在北京城被围困期间,指挥军士在城中用棉花纺线织布的地方,这个历史典故可太让人感动了。
老田:到了民国初期,被后人誉为“一戎衣而天下定”的蔡锷将军在这条胡同里住过,这就使这条古老的胡同又生出了新的故事来。有记载说,他当时住的是北棉花胡同66号院。这个宅院原先是天津大盐商何仲璟的产业,此人和袁世凯是儿女亲家,1913年蔡锷被袁世凯调到北京“调养”的时候,姓何的死了,这个院子空着,就租给了蔡锷。当时,蔡将军一直和南方反袁势力保持着联系,袁世凯也一直在他家门前放着密探进行监视。
胡博士:1951年10月14日这天,蔡锷刚起床没一会儿,就听到门外有人吵吵:“这里是昭威将军蔡参政的住宅,你们不要胡来!”“管他什么将军、参政,我们是奉命行事,就是王爷府第,也要进去搜一搜!”说此话的人口气十分强硬。两下坚持了一会儿,最后大门还是咣当一下被推开了。蔡将军走出去一看,只见一个禁卫军军官带了七八个兵弁冲了进来。
老田:这伙儿人见了蔡将军也不开腔,愣愣地就分头扎到各个房间去搜东西,翻箱倒柜,穷折腾了半天,他们想找的东西片纸未得,只好悻悻而去。蔡锷知道此事必有来头,可他为了表示自己心中没鬼,还是给陆军部军政执法处处长雷震春打了电话,要求严肃查处。当时雷的家人以雷未起床为由只表示一定转告。到了下午,姓雷的才回了一个电话,说:“这是一场误会,真是岂有此理!”
胡博士:谎话要是编得太圆满了,反而让人看出破绽。这个事的起因,据姓雷的说是这样的。此次带人搜屋的刘排长以前是何仲璟家的仆人。宣统三年(1911),何欠了外国商人一笔巨债,几乎被抄家,何的姨太太派当时是他家仆人的刘排长从天津带着珠宝藏到了棉花胡同的这个宅子里。当时这个宅子是由何仲璟的一个姓福的亲戚看管着院子的。几年之后,姓何的死了,他的姨太太也不知去向,那个仆人从军后当了排长了。这刘排长一琢磨,觉得有机可乘,就想带着兵来这个院子捞一把,逼姓福的把珠宝吐出来,自己独吞。没想到来了一看,姓福的早已搬走,却把蔡锷将军给惊扰了。雷处长说,这个姓刘的排长真是胆大包天,罪该万死,表示一定要在三天内将刘排长枪毙正法。
老田:其实这事儿蔡将军当时就看出猫儿腻来了,只不过他是大智若愚,装傻罢了。他打听到,何仲璟是袁大总统的亲家,何虽死,可他的兄弟何颐臣依然活着,小小的刘排长岂敢这么放肆?这分明是袁世凯耍的把戏嘛。三天之后,军政执法处真的押着一个军人绑赴西郊土地庙给毙了,可在判决书上写的名字是吴宝钧。对这个把戏蔡将军也不想拆穿它。
胡博士:蔡锷想,让这些人冲进来一抄,也许袁世凯就放心了。结果正是这样,这次搜查后,袁对他的监视渐渐放松了,没过多久他就在小凤仙的掩护下悄悄溜出了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