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银闸胡同和郁达夫结谊

 全国免费电话:400-817-0066  日期:2008-06-12 11:40:47 作者:北京旅游网
 付款方式:到我社付款 银行汇款  出处:北京出版社 点击:

沈从文    沈从文 (1902—1988)。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土家族。1922年到北京考学未成,自学写作。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至
1948年共发表作品七十余种,受到国际注意。

    老田:在前门外的杨梅竹斜街上,过去有个酉西会馆,是清代由湖南湘西人出钱修的,专为湘西子弟入京应试考进士、举人或候补知县落脚之用。在会馆附近还开办了一些产业,赚的钱作为会馆的修缮费用。会馆有大小二十个房间,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时候,除湘西十三县在北京任职的低级小官吏在这里长住外,平时有一半房间空着,留着给来北京考学的湘西学子住。1922年,沈从文背着一个小包袱,从湘西保靖跑到北京来,没几天就打西河沿的小客店搬到会馆来住了。因为会馆的管事姓金,是他的一个远房表哥,沈从文到这儿来一说,表哥就答应下来了,让他在这儿免费住宿,这一下住的问题总算暂时解决了。   

银闸胡同    胡博士:沈从文来北京本打算考大学,可他只有高小毕业的水平,考学很难。他一无钱,二无关系,只好蹲在会馆里自学。他每天早上吃两三个馒头和一点泡咸菜就算打发了肚皮。出会馆,进宣武门,一头扎进京师图书馆,直到闭馆时才返回住处。有时候去早了,门没开,他就在门外等着。到了寒冬腊月,沈从文仍是一身薄薄的单衣,走在街上冻得发抖,好在图书馆里有火烤,有水喝,使他能够坚持下去。碰上图书馆不开门,他只好待在会馆里。冬天屋里没有火炉,他就钻进被窝,看他随身带来的那本《史记》。   

    老田:沈从文在酉西会馆住了半年以后,他的一个在北京农业大学上学的表弟黄村生到会馆来看他,看到他这个窘迫样,觉得他老在这个地方猫着也不是个办法,对学习和身心都不利,就特意在沙滩附近银闸胡同的一个公寓里给他找了一个房间,还介绍他认识了一些朋友。

     胡博士:新住处是由原先的一个贮煤间改造而成的。房间特小.只能睡下一个人,地面潮湿,临时在墙上开了个窗口,窗口上横竖钉着四根细木条,糊着高丽纸。房内搁着一个小写字桌,装了一扇旧门。沈从文给这个小间取了个名字,叫做“窄而霉小斋”。沈从文在这里不仅结识了一些文学朋友,还成了北京大学不注册的旁听生。这时候,他想考取大学成为正式学生,获得一张大学文凭,可这年秋天他参加了燕京大学的一次考试后就彻底死了这条心。这之后,他一面在北大听课,一面伏在小霉屋里没黑没白地写稿,可投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要不是靠朋友们的救济帮助,他简直在京城待不下去了。

    老田:1924年冬,沈从文于百般无奈之中,怀着一丝希望,写信给几位知名作家,想求得他们的同情和帮助,其中就有当时在北大当统计学讲师的郁达夫。沈从文记得清楚,郁达夫来的这一天是11月13日,天上正纷纷扬扬下着大雪。郁达夫推开这间“窄而霉小斋”的房门,屋里没有火炉,沈从文身穿两件夹衣,用棉被裹着两腿,坐在桌前,正用冻得红肿的手提笔写作。

    胡博士:郁达夫一看这副惨状,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两人再一交谈,他对沈从文就更同情了。他虽说在大学任教,月薪名义上是117块,实际上只能拿到30多块,大冬天的身上也只能穿一件多年的旧棉袍穷将就着,实际上也正处于“袋中无钱,心头多恨”时期。就是这样,他还是把脖子上一条淡灰色羊皮围巾摘下来,披到沈从文身上。然后请沈一道出去,在附近小饭馆吃了一顿饭。一结账,花了一块七,郁达夫掏了一张五元的票子,把找回的钱全给了沈从文。一回到住处,沈从文就一头伏在桌上哭了起来。半个世纪后,当郁达夫的侄女郁风拜访他时,他还激动地谈起了这件事,可见感动之深了。

 

 

[1]

   订购方式

联系方式:
公司购买:欢迎您到我公司直接购买,地铁可直达。浏览我公司位置
送票上门:订购后小红马及时配送、直接支付货款即可。
网上汇款:订购后银行汇款财付通网上支付,免手续费。

   相关线路

·北京经典名胜 老北京胡同文化四晚五天游
05-29
·品味老北京胡同文化 游览特色街道 150元/人
06-11
·感受胡同生活,乘三轮车逛古老北京
04-21
·追循老北京的脚步 深度胡同游
06-12
·深入北京过去和今天,三轮车胡同自由行
04-21
·浏览传统的市井生活,参观古老的胡同自由行
04-19
·胡同游60-100元/人
04-15
·北京胡同文化
04-09
·老北京胡同—什刹海—四合院自由行一日游
04-03
·十大胡同-西城烟袋斜街
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