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乔 (1902一1958)。画家。原名乔兴。广东开平人。1928年在上海举办画展。后赴法国、美国学习绘画。回国后从事美术教学、创作活动。
老田:说起西城孟端胡同的来历,可以一直扯到康熙的第十七个儿子允礼。此公在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雍正六年又被封为果毅亲王。这位亲王没儿子,雍正皇帝就把自己的第六子宏瞻过继给他,世袭了王位。他的后人卓公后来把府第迁到了如今的孟端胡同,以后就世代相传。但据说孟端胡同的这个府第在明代就有了。
胡博士:有意思的是,近年来有人一直想考证这条胡同的府第在明代的主人是谁。明万历年问任宛平县太爷的沈榜在他写的《宛署杂记》中说,孟端胡同是他管辖范围内的一条街巷,被他称之为”孟端家胡同”。又有人考证,孟端是孟子的后裔,是一位任职于明初的文官,精通孔孟之道,人称孟端公。总之,这条胡同名称的来历还是个待解之谜。
老田:远的就不说了,就聊聊民国时期这条胡同里的名人吧。在1926年的时候,有个小伙儿是一位刚从神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这个年轻人从小爱画画儿,而且特爱画穷人。鲁迅先生在《三闲集》里对他有一段赞语,说这个年轻人在神学院上学的时候“不管功课,不寻导师,以她自己的力,终日在画古庙,土山,破屋,穷人,乞丐……,”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著名画家司徒乔。
胡博士:在民国时期的众多画家里,像司徒乔这样专爱画穷人,特别是以画乞丐闻名的还真不多见,更可贵的他是以画北京贫民而出的名,更显难得。他是1924年从广东来到北京燕京大学神学院学习的,可他的心始终拴在绘画上,一有空儿就跑出去给穷人作画。
老田:1926年除夕的这一天,司徒乔准备到同乡家去吃年饭。一走出胡同,看到施粥厂前黑压压的挤着一大片无家可归的穷人,人人都裹着个破麻袋片儿等着打粥。还看到一个孕妇,挺着个大肚子,领着个三四岁的孩子受到五个警察的追打,原因是她第二次挤到人堆儿中打粥。司徒乔立即回家,以这个题材在纸上画了个草稿。第二年6月,他在中央公园办画展,这幅名为“五个警察一个o”的画儿被鲁迅买走,留下了一个文坛佳话。
胡博士:从神学院毕业之后,司徒乔放弃了司徒雷登校长让他当牧师的机会,拿起画箱,背着简陋的行李,搬进了孟端胡同里一个人力车夫、小贩和失业者居住的破杂院,和一个拉人力车的老李共租一间小房。钱都花光了,他托李嫂把自己的一身西服送到了当铺去。李嫂劝他把衣服留下来,还大方地对他说:“我家买了百多斤白薯,咱们一块儿吃吧!”到了吃饭的时候,李家名叫小妹的小女儿,果真用一双瘦得像鸡爪似的小手,捧着一大碗热腾腾的白薯送了过来。司徒乔不忍从孩子嘴里分食,伸不出手去。那个四岁半的小妹就像个小大人似的劝他:“吃吧,咱们都是穷人。”她看司徒乔还不肯接碗,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司徒乔也确实被感动了,他把小妹抱到桌旁,放在自己膝上,一只手把住她的小手在纸上学画,一只手往嘴里送着这暖人心的热白薯。就在这一天,他开始在毕业后的第一本日记上写日记,在日记本的扉页上,他写下了《白薯画家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