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冰心魂牵中剪子巷

 全国免费电话:400-817-0066  日期:2008-06-12 11:40:32 作者:北京旅游网
 付款方式:到我社付款 银行汇款  出处:北京出版社 点击:

谢冰心    谢冰心 (1900一1999)。著名作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闽侯人。1921年参加文研会。1923年赴美留学,回国后曾在多所大学任教。

    老田:1996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为《胡同九十九》的书,书中头一篇就是九十高龄的冰心老人写的散文《我的家在哪里?》。她在文中说,她在昨夜梦见了自己在大街上喊了一辆洋车,被车夫举上车后,穿过许多黄土铺地的大街小巷,走啊走,似乎走遍了北京城,也还没有走到她的家——中剪子巷。梦醒以后,睁眼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丈夫吴文藻的遗像,她就迷迷糊糊地问自己:“这是谁呀?中剪子巷里没有他!连文藻都不认识了,更不用说睡在我对床的陈玙大姐和以后进屋里来的女儿和外孙了!”

    胡博士:值得注意的是她说的“以后”这俩字儿,她这一说可就是好几十年,因为她当年从福州随母亲和姐弟来京时,才十二三岁,在紧邻铁狮子胡同的中剪子巷住了十六年,那时也就是二十多岁,还是个黄花姑娘。吴文藻是她在出国的船上认识的,当然他没去过中剪子巷啦,更何况子孙呢。

    老田:冰心老人为啥一做梦就爱梦见中剪子巷呢?她在这篇短文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   

中剪子巷    只有住着我的父母和弟弟们的中剪子巷才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家。连北京的前圆恩寺,在梦中我也没有找过,更不用说美国的娜安辟迦楼、北京的燕南园、南的默庐、四川的潜庐、日本东京的麻布区,以及伦敦、巴黎、柏林、开罗、莫斯科一切我住过的地方,偶然也会在我梦中出现,但都不是我的“家”!

    胡博士:老太太为啥这样钟情中剪子巷呢?用她老人家在《默庐试笔》中的话说,她“生平最关键、最难忘的发育,模塑的年光,印象最深,情感最浓,关系最切”的一段青春年华,是在中剪子巷14号院儿度过的。也就是说,她老人家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中剪子巷度过的,中剪子巷,寄托着她的青春梦想。

    那是1913年的秋天,冰心的父亲从福州来京就任海军部学习长几个月之后,她家迁来北京。初来北京,一切都是新鲜的,所以早慧的冰心,印象特深。14号院,是个三合院。北房三间,房前有游廊。东西厢房各三间,都是两明一暗。北房的东头有个很小的院子,是厨房和厨师的住房,还有一个蹲坑的厕所。北屋后面西边靠墙有一座极小的供奉财神爷和狐仙的小阁楼形的建筑。这就是几十年之后,常入冰心梦中的院子。

  老田:院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冰心最先认识的北京人,就是她家姓齐的房东,她是这样描述她眼中的齐家人的:

    齐家是旗人,他本来姓“祈”(后来我听到一位给母亲看病的满族中医讲到,旗人有八个姓,就是童、关、马、索、祈、富、安、廊),到了民国,旗人多改汉姓,他们就姓了“齐”。他们家是老太太当权,齐老先生和他的小脚儿媳,低头出入,忙着干活,很少说话。后来听人说,这位齐老太太以前是一个王府的“奶子”,她攒下钱盖的这所房子。我总觉得她和我们家门口大院西边那所大宅的主人有关系。这所大宅子的前门开在铁狮子胡同,后门就在我们门口大院的西边。常常有穿着鲜艳的旗袍和坎肩,梳着“两把头”,髻后有很长的“燕尾儿”,脚登高底鞋的贵妇人出来进去的。她们彼此见面,就不住地请安问好,寒暄半天,我远远看着觉得十分有趣。但这些贵妇人,从来没有到齐家来过。

    胡博士:你看,她这寥寥数笔就给咱绘出了一幅民国初年北京旗人的街巷生活图,读后真有亲临其境之感。走出胡同,她到东安市场的吉祥园听过杨小楼和梅兰芳的京戏,逛了隆福寺市场,看到了卖各色东西的货摊儿和形形色色的逛市场的人。而到夜晚,当弟弟们睡觉后她孤单地静坐时,在福州军营旁每每听到的军号声变成了悠长而凄清的叫卖“羊头肉”或是“赛梨的萝卜 ”的声音,再不就是一声声算命瞎子敲的小锣声,敲得她心头打颤,充满了彷徨和烦闷。 

    老田:时隔七十年之后的1981年,老人在回顾完这段难忘的人生篇章后,充满激情地做了这样一段总结:  

    北京头一年的时光,是我生命路上第一段短短的隧道,这种黑糊糊的隧道,以后当然还有,而且更长,不过我已经长大成人了!

    中间子巷是冰心扬起人生风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难忘之家。

[1]

   订购方式

联系方式:
公司购买:欢迎您到我公司直接购买,地铁可直达。浏览我公司位置
送票上门:订购后小红马及时配送、直接支付货款即可。
网上汇款:订购后银行汇款财付通网上支付,免手续费。

   相关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