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30 06:36:38来源:北京晨报
最近,王先生在北京房山区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许多散落在野外的古代碑刻,其中最令他叫绝的是在金庸《鹿鼎记》中被神化了的《四十二章经》。对考古颇有研究的王先生说:“这可能是北京仅存的一处《四十二章经》石刻。”
《四十二章经》不是秘籍是语录
金庸笔下的《四十二章经》是打开满清宝藏的钥匙,是一部秘籍。其实,这只是金庸借助古籍《四十二章经》的艺术加工。
真正的《四十二章经》是什么呢?其实,它就相当于《论语》。《论语》是将孔子所说的话收录成集,《四十二章经》则是佛祖释迦牟尼所说的“经”,佛祖的弟子在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结集在一起,“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语录。这是由印度传来我国的第一部佛经。
《四十二章经》都写了些什么呢?上方山兜率寺的石刻中刻着“十善十恶”,其实就是劝人向善的一些话,其中第二十五章写的是“欲火烧身”:“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意思是说,有色欲的人就像是手拿火把逆风行走,最后很可能会引火上身。
上方山经文石刻出自明代
记者随王先生来到上方山兜率寺,在寺后的檐墙上见到了传说中的《佛说四十二章经》石刻,这石刻宽度有十余米长,上面共记载了《四十二章经》中的15条,全文2000多字基本保存完好,但是石刻上还是有游人勾画的痕迹。
石刻是何人何时所刻呢?其实,答案不难发现,顺着石刻自右向左读去,在末尾处写着“太监冯保沐手拜书”几个大字,上面还有冯保的印章。
太监冯保是明万历初年的重臣,万历皇帝10岁登基时,辅佐掌管朝政的有三个人,除了太后李氏、大学士张居正,还有一人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
明朝太监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门。这实际上是“内府”,就是宫内的小政府。其中以司礼监的权力最大,其职责是代皇帝批阅奏章、传达皇帝谕旨。司礼监设掌印太监一员,俗称“内相”。冯保在万历做皇太子时,就照料他读书,万历登基后,冯保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朝夕在乾清宫照顾小皇帝的起居。冯保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先后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东厂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又与万历皇帝的关系非同寻常,因此势力相当大。
那时,只有沾“龙气”的人才能在上方山留下石刻石碑,冯保在上方山石刻上刻下的《四十二章经》,已经成为他当年位高权重的一个符号。
兜率寺曾经藏过《大藏经》
为什么冯保将《四十二章经》刻在上方山呢?有什么寓意呢?这已经没有史书可以参阅了。但是,贵为上方山“七十二禅院”之首的兜率寺在隋唐以来一直香火很旺,名气不小,所以《四十二章经》刻上兜率寺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除了《四十二章经》,上方山兜率寺还曾藏有更为珍贵的、佛学地位更高的《大藏经》经书。明代太监除了出巨资在上方山修建寺庵外,还曾两次把明版的《大藏经》放在上方山。一次是太监李中轩专门建造了一个藏经用的弥勒阁,把《大藏经》(南藏)放在其中,另一次是冯保专门创建了永亨阁供奉《大藏经》(北藏)。
《大藏经》是佛学经典,专门在上方山建造两座佛阁存放《大藏经》足以说明上方山在当时佛教界中的显赫地位。不过,这一南一北两部《大藏经》在“文革”时期险遭灭顶之灾,当时被送到北京孔庙保藏,后来辗转到了云居寺。至今,这两部珍贵的《大藏经》仍然在云居寺“避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