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照相馆

 全国免费电话:400-817-0066  日期:2008-06-12 11:59:16 作者:北京旅游网
 付款方式:到我社付款 银行汇款  出处:转载 点击:

老字号传人念念不忘“技术含量”
         照相馆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因而相机之于中国是地道的舶来品。
         据说,中国的照相业起源于清同治年间几个外国人在中国上海的有偿拍照。当时相机很少见,几个老外很是赚了一笔。虽然不少有闲阶级难忍好奇之心出高价去尝了鲜,但聪明的洋人对于照相-技术,却始终没有向中国人透露半点。直到后来,中国留洋的学生归国回来才将这门技术带回家。
        光绪初年,照相技术开始在国内流传,照相馆也在各大城市陆续出现。这一舶来品一进国门便以极快的速度适应了中国的文化土壤——照相馆们“自觉”地以东家、掌柜的、学徒等中国传统的“企业人员结构”落地生根了,而照相技术则是在学徒们辛苦的三年零一节中以店家手艺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去。
        曾给宋庆龄拍过半身照的欧亚照相馆老一代经理梁友才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20世纪70年代彩照设备一出,照相的手艺绝活就开始消失了。”老人的话里,透露着对今天拍照只需轻轻一按的“傻瓜行径”及当代数码技术的不屑。因为在他们的那个年代里,照相技术虽然也是以学徒的方式慢慢学来的,但绝不能将这门手艺与其他行当相提并论——照相是真正的技术活。的确,能将便装改成中山装、将重影完全去除的修版就是另人咋舌的绝技。学成之后,拿相机的首先得是个美术家,然后才是摄影师、相机修理师等。相比之下,今天的照相过程在老人眼里当然就像《天下无贼》里葛优的那句经典台词:“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其实,所谓的没有技术恰恰融在了一百多年来照相行业本身的技术大幅提升中。彩卷的发明,意味着照相馆里手工上色的技术无用武之±也了。而业内人士预测,传统的化学成像本身也许在不久的几年之后也会完全被淘汰,照相业不可避免地正被电子风波袭击与覆盖。化学成像技术(传统相机、冲晒机械等)被赶入故纸堆已是不争的命运。
        一方面修版的绝活的确失传了,另一方面数码技术也的确是应社会需求结构而生的。正如其他行业一样,科技的发展让那些仍旧怀抱着“学徒、技术”等思维方式的老字号传人感叹不已。或许,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无论是老一辈的惋惜还是年轻一代的迷惘盲从都只是徒增伤感而已。
 

[1] [2] [3]

   订购方式

联系方式:
公司购买:欢迎您到我公司直接购买,地铁可直达。浏览我公司位置
送票上门:订购后小红马及时配送、直接支付货款即可。
网上汇款:订购后银行汇款财付通网上支付,免手续费。

   相关线路

·欧亚照相馆
01-25
·大北照相馆
01-25
·中国照相馆
01-25